喇嘛教的性爱轰趴与卖糖术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六十

更新日期:2017/03/08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宗喀巴将其「谭崔第十三根本堕戒释」,分成「修学无上瑜伽部法门」与「修学瑜伽部法门」两套来作戒释,前文依其前者之「对象」与「犯行」逐一评析。唯彼有关「犯行」之部分,尚有「发挥」未尽处,今当尽列,并与彻底釐清。(本篇篇名中的「轰趴」,是台湾网民对英文home party的音译。)请看原文:

原文:

《真实光明论》里说:

如同《大乐藏宝》所言:胜者成就双身法乐。以利他而教授有情成就自身 所证誓愿仪轨故,诸胜者成就大乐之心。综合言之,由于诸胜者善能方便不违誓愿,行于违愿之行,最终成就无上誓愿。

 

不管是《真实光明论》也好,《大乐藏宝》也罢,宗喀巴于此引文的重点,就是首次在此《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中,白纸黑字公开坦承这一切都是为了「成就双身法」;什么「发起誓愿」或是「不依誓愿」都是绕着这个以淫慾为修行的主题在打转。本条堕戒更是要将修双身法时,或许本是上师「一厢情愿」的情况,强制压伏使对方屈从,变成假性「你情我愿」的情况,却说这是「以利他而教授有情成就自身所证誓愿仪轨故,诸胜者成就大乐之心。」这算什么「胜者」呢?就一般而言,只能说他是个是「逼姦得逞者」罢了。

 

尤其是身为「传法」上师者,利用权势妄传虚矫假戒,视异性弟子为禁脔,把自己的「大乐」建筑在异性弟子的恐畏屈从上,这又算什么「诸胜者善能方便」?至于受此堕戒而屈从者,分明就是是违其本愿,却被宗喀巴呼笼成「由于诸胜者善能方便不违誓愿,行于违愿之行」,真是冤乎枉哉!因此,其「最终成就」「无上誓愿」的,往往是指上师最终得逞于「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却不一定通用于已受堕戒禁制的谭崔女弟子,因为他们当中不乏有人是因受骗而「最终人财两失」;但是比比可见,上师们只要自己「最终成就无上誓愿」,「行于违愿之行」伤害了其他的众生,也就无所谓啦。

 

原文:

是故,依教所示,修行者在谭崔盛宴仪轨里,如果不信受于佛母胜者所供之乐受,即违犯根本堕戒。此类谭崔修证仪轨,唯对已经具备福德资格的修证者教授。已具足福德故,才能受到经教所载之成就无碍诸行的智慧佛母摄受教导。《空心密续》里说:不依智慧佛母修证者,不仅违犯根本堕戒,更易违犯其他谭崔誓愿。又,那些缺乏福德的学人,以致无有家室,自然无有智慧佛母来摄受修学,因此只能依于观想的伴侣来进行修证。

 

宗喀巴此段所谓:「修行者在谭崔盛宴仪轨里,如果不信受于佛母胜者所供之乐受,即违犯根本堕戒。」用一般白话语译的意思,就是:「喇嘛教的性爱轰趴中,如果女体横陈,而你不去尽情享乐,甚至怀疑这种双身修法,就犯了本条堕戒宗喀巴进一步提醒那些「不识抬举」者:「此类谭崔修证仪轨,唯对已经具备福德资格的修证者教授。已具足福德故,才能受到经教所载之成就无碍诸行的智慧佛母摄受教导。

意思大约是:「享受谭崔性爱轰趴是有VIP门槛的,你得要条件足够了,才有资格消费佛母的『无碍诸行』。」言下之意是「机会难得,敬请把握」。问题是这一套淫慾「盛宴仪轨」,并非佛门「经教所载」,而只出于附佛外道的谭崔密续

 

宗喀巴又引《空心密续》里说:「不依智慧佛母修证者,不仅违犯根本堕戒,更易违犯其他谭崔誓愿。」前文中我们早已析论过,假藏传佛教大教派中的「智慧佛母」,是双身法中女性的实修者,而不是佛法中同一名相的「般若智慧」。因此,《空心密续》中所要求的依其「智慧佛母修证」,即是指双身法,实际上反而正是「依无明贪欲修证」,毫无般若智慧可言。《大般若经》里曾提到「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假藏传佛教完全不懂二乘菩提,更不懂般若的真实意涵,无导无首的盲修瞎练,才是极度危殆之事,借其语可谓「不仅违犯佛戒,更易违犯其他修行誓愿

 

至于宗喀巴那些「现宝」式的喊话:「那些缺乏福德的学人,以致无有家室,自然无有智慧佛母来摄受修学,因此只能依于观想的伴侣来进行修证。」煞像小儿用玩具、糖果相逗:「你看我有好多糖糖,你都没有,只能流口水。」不过在喇嘛教谭崔盛宴的资源分配中,此虽无奈,却也是实情。然而,在谭崔性爱食物链的上层,仅管诸法王、活佛、上师、喇嘛,虽号称「出家」而「无有家室」,却照样「福德」具足,有吃有拿,还有一大堆的「智慧佛母来摄受修学」。

 

此处「那些缺乏福德的学人」,是指不奉行上师命令者、犹疑而迄未发「谭崔誓愿」者、不信受谭崔法教者,犹在外密熏习者、不懂得对上师行「大供养」……等,就得不到「好康的」,而「只能依于观想的伴侣来进行修证」了。当然,或许也有其他的「方便」,如密勒日巴以双手万能进行DIY,或是如「西藏欲经」作者根敦群培,懂得用充气娃娃作为替代「伴侣」,大概算是谭崔式「福德半具足」者吧!

 

可是,话说回头「智慧佛母摄受」真是甜美糖果吗?「在谭崔盛宴仪轨里」提供乐受的「佛母」真是「胜者」吗?我们就拿前文中被宗喀巴押着强出头的「娼妓的奴隶王」达瑞卡巴为例。达瑞卡巴为了谨遵谭崔法教「依智慧佛母修证」,特意放弃了王位,捨了家人眷属,跑去当人奴隶以求「有智慧佛母来摄受修学」,可是他所依这个的「佛母」却是个庙妓,而庙妓是指在庙宇里生活,为出家上师或朝拜者提供性服务的人。印度圣妓的歷史由来已久,直到21世纪的现代,印度卡纳塔克邦北部,仍然有为数多达十万的少女担任庙妓(註一)。

註一: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B%9F%E5%A6%93

 

这些「庙妓」又称「神庙舞女」,这种制度是印度教里最臭名昭彰的恶习,寺庙僧侣借神的名义,将穷人家的女孩带进寺庙,名义上是让其嫁给神或充当「神的侍女」,但实际上她们都会成为「出家上师」及信徒的「私有财产」,任由他们支配沦为性奴,还要负责那些体力的苦活,或最终成为娼妓。这些穷人家的女孩成为「庙妓」时一般都不超过15岁,有的甚至不到10岁,就被家人无偿或有偿地「奉献」给神庙;一旦成为「庙妓」,年轻时表面「享有极高的地位」,但是人老珠黄后处境凄凉,并且她们终身都不能嫁人。在寺庙中,她们饱受各种折磨,年老后往往又被寺庙转卖或抛弃,处境悲惨。

 

试问:像这样的「佛母」能算是「胜者」吗?她们自身福德薄弱才混得沦落风尘,哪有能力「摄受」什么「已经具备福德资格的修证者」?可见这全是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自编的谎言。与印度教性力派同根共源的喇嘛教,没什么好的法教可学,竟依样画葫芦利用别人的糟粕,搞起什么「智慧佛母」来装腔作势;分明是假借修法之名义,将女弟子当作「庙妓」「性奴」来用,是将女弟子极度物化,视为「淫乐修行」的性工具,其心委实可诛。

 

原文:

《金刚五誓愿》里有言:

外胜手印能够拥抱摄受行者。此时弟子们围绕着你,同时他们也各自拥抱 着他们的智慧佛母。那些不具功德的人欲修此法,只能纯靠观想。

 

此处《金刚五誓愿》里的「外胜手印」,所说不是一般理解的「以两手捏弄成特定的姿势,用来象徵特定的教义或理念。」在无上瑜伽中,有二种手印:一者「事业手印」,二者「智慧手印」。其中「事业手印」,就是《金刚五誓愿》中说的「外胜手印」,这是双身法的正式名称,意指与人类女性(实体明妃)进行性行为,作为修行的一种方法。无上瑜伽部并不认为双身法是单纯为了慾望而进行的性行为,而自圆其说是一种特殊的禅修,所以称为「事业手印」,但其过程内涵与所谓实证空性,全都是色阴与识阴境界,同时具足受、想、行的境界,不脱五阴的范畴,与佛法的修证全然无关。

 

金刚五誓愿》说「外胜手印能够拥抱摄受行者」,这是宗喀巴加码下注」,用更多的淫慾妄想作诱引,要谭崔弟子被慾念所牵,能心甘情愿的接受本第十三条界的羁糜。他故意引用《金刚五誓愿》的刻意描摩:「此时弟子们围绕着你,同时他们也各自拥抱着他们的智慧佛母。」这个画面形容的是无上瑜伽双身法最终集体性爱、轮座杂交,好一幅酒池肉林的杂交淫乱景象,世间五欲之乐莫此为甚;若是其学人弟子欲贪不除而心嚮往之,便很容易落入喇嘛教的网彀中,终至沈沦欲海无以自拔。

 

另外的「智慧手印」,这是指密宗男行者若不具明妃之缘时,或不捨出家戒之密宗喇嘛,不得接触实体明妃,只能以观想之法而修双身法之空乐不二,以为这种观想能生空乐不二之「智慧」,所以称为「智慧手印」,也就是本段末后,《金刚五誓愿》中所谓「那些不具功德的人欲修此法,只能纯靠观想。宗喀巴此段引文的用意,显然是在对比「听话的小孩有糖吃」,和「不乖的小孩没糖吃」。只有欲重智轻又贪多慧寡的人,才会落入这样无明的双败选择里;正信的佛弟子,乃至理性的社会大众,都会不屑于这种邪淫贪取,所以假藏传佛教一定要求弟子们得「保密」,故名为「无上密宗」。

 

原文:

依此而论,此根本堕戒,似乎有例外开遮之处。《金刚真实光明密续》里所说,似乎就有此意:「如是已受誓愿者,不修此法」。丹处多吉与《根本堕戒论》亦都有谈到:不尽依于根本与分支护法誓愿而作诸行。然而,对于这样的释义,我不认为对于学人有殊胜利益之处。在《密集金刚密续光明论》、《果得精髓概要》,与《胜乐金刚密续莲花度母论》里所表明的意思,皆同于本论所作的解释

 

宗喀巴此处戒释所言「依此而论」的「例外开遮之处」,就是指「有糖吃」、「没糖吃」这两种选择;也就是说,谭崔弟子不一定要修习双身法的「事业手印」,如果自己愿意修习「智慧手印」也是容许的,此即《金刚真实光明密续》里所说:「如是已受誓愿者,不修此法。」但是宗喀巴还是悻悻然引用了好几本密续,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然而,对于这样的释义,我不认为对于学人有殊胜利益之处。」意思是说:「既然进得此门来,有糖不吃白不吃,那真是呆子啊。」殊不知宗喀巴自以为的「殊胜利益之处」,究极来说,不过是淫慾高潮的乐触,和意识心一时放空、放松的一念不生境界,暂时不思不想而专心受乐妄想为空性境界,并不是烦恼真的远离,更不是法界实相究竟的解脱与常乐。贪执淫慾之人还真是无明深重啊!(採访组报导)20170308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trueheart/488

 

关键词: 藏传佛教 , 喇嘛教 , 宗喀巴

上一篇: 评藏传佛教在台湾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第十六则:对着镜子张牙舞爪不能解决问题
下一篇: 评藏传佛教在台湾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第十七则:舌灿莲花

相关文章
访客评论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您发表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