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谭崔」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十五

更新日期:2014/10/16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 在宗喀巴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译本的序文中,早已数度提到「谭崔」这个名相,我们在评析的时候仅稍略论,并未深入剖析其来龙去脉,原因是在译序中尚非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人士自身提论,当时若与评论,容易被密宗人士闪躲;如今评析进入本文,「谭崔」一词果然再度出现,而且以下所引原文中,「谭崔密续经典教义」数数被提及,正是引导大众深入这个主题的时机,因此,本篇将以「谭崔」为主,作一个「专辑」介绍。

原文:

关于实践誓愿

我将开示谭崔密续所说十四根本堕戒

「我将开示」,开示何法?所谓十四根本堕戒。有义言说:十四根本堕戒,乃是论者自所建立,此中一切所说如何能信?对此类人,作者回答:所说无错误故,谭崔经中说故,以下我将释义证明。谭崔密续经典教义有两种意义:一是谭崔经典的内容意义,二是在谭崔经典中所显的谭崔意义。这里主要是说于谭崔经典的内容意义。

《金刚乘根本堕戒》著者自问:「有义言说:十四根本堕戒,乃是论者自所建立,此中一切所说如何能信?」这个问题问的好,岂仅是「有义言说」,应该是天下人都要知道《金刚乘根本堕戒》所凭何来?然后作者自答,仅用「所说无错误故」和「谭崔经中说故」,这样两个避重就轻转移焦点的答案就要来「释天下之疑,杜悠悠之口」,岂不是太颟顸呼拢了吗?宗喀巴此时倒是挺身出来要作「释义」,然而他的方法是用「谭崔来释谭崔的义」。既然如此,我们就将前文暂时搁置的议题重新拿出探讨,藉便先弄懂究竟「谭崔」是什么?

基本上,在讨论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由来的时候,「谭崔」「坦特罗」「密续这些名相常纠结在一处,因为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字根Tantra。意译为「密续」,原义为线、线的延伸或编织,代表的是一切事物起源的「本母」的无起点、无终点、永远延续之义。它原是印度教教典的一类,取代原先的「修多罗」(sutra经),作为他们传承的教典名称,这就好像汉朝有许多「纬书」,也要假冒「六经」,为先秦学术狗尾续貂一样。Tantra音译为「谭崔」(今译)「坦特罗」(古译), tantra的本义就是生殖、繁衍、延续,在古吠陀的继承奥义书中,可以找到其根源;演变至后世,成为「性力」的思想,渗透至部分印度教宗派中,不论是湿婆教派或是毗湿奴教派中,都有它的踪迹。它的信徒们早期分布在下等种性之中,是印度社会卑贱的「边缘人」,于印度教义中,他们是天生血缘不净之人,被一般人看不起,所以他们只好离群索居;即于夜间参会轮坐之男女信徒,以肉(mamsa)、鱼(matsya)、酒(madhya)、烧米(mudra)为食而行性交(maithuna)等五M(五摩字),认为「性慾」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经由男女的性交,可激发人类灵魂与肉体的能源,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他们把「性交」发展为一种宗教仪式。(註一)

註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1031503084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0%A7%E5%8A%9B%E6%B4%BE

有人查对了维基百科、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佛光大辞典以及西洋神秘学字典,以上四种工具书的说法大约是一致,从中再予整理、简化,得到关于「(Tantra)怛特罗(或谭崔)」的概念如下:

1、密乘的「密」,译为「(Tantra)怛特罗、谭崔」,就是「无上瑜伽怛特罗、『性』瑜伽、性爱瑜珈、双修法」。

2、(Tantra)怛特罗,源于「印度教」湿婆或性力女神,重视供献人身而行男女之杂交,欲于合欢之恍惚中与神合一,作为「即身成佛」的修业方法。

3、莲华生、寂护将之弘扬于西藏,其弘传即成为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但实际上十世纪后方大行于西藏,莲华生只是后代名义上的追认的祖师)。

4、此无上瑜伽、性瑜珈、性爱瑜珈、双修法,其修行方法是「经验性爱」,并发展出各种做爱的方式、技巧。

因此,「谭崔」怛特罗)的「男女杂交双身法」就是密宗即身成佛」的修行法门密宗「即身成佛」的修行方法就是「怛特罗的男女杂交双身法」,二者密不可分,是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拿来冒充为「佛法」的外道邪见。当今喇嘛教代表人物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在其所著《西藏佛教的修行道》一书(註二)中就明白承认提到:「其次是密乘,我认为它与三转法轮有关。「密」的梵文字音译「怛特罗」义为「续」

註二:达赖喇嘛西藏基金会 出版发行,郑振煌教授 中译,发行日期:2001年3月。

正觉菩萨教团在法界卫视电视弘法「学佛正知见」第二集中,对「谭崔密续」的起源、内涵、沿革以及对佛教的侵入,有非常详细而深入的开示,在此撷取其小部分内容,对读者作一个简介:「其实早在 佛陀还没有出生之前,印度就已经充斥著各种外道思想,包括轮脉明点,跟男女交合的学说,也就是后来印度教中性力派的来源。在 佛灭度之后,这些外道学说又一点一点的侵入到佛法里面来了。到了六、七世纪以后,将性力思想与佛门教法结合的坦特罗佛教已经非常兴盛了。他们披著佛教的外衣与名相,透过肉身瑜伽修习的方法,结合了印度的轮脉理论,再加上侍奉罗剎、阿修罗、鬼神,演化成一个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的新宗派,这就是「坦特罗佛教」或者叫作「无上瑜伽(Anuttara Yoga)。」

坦特罗佛教主张:『用能知能觉的意识心就可以成办一切的事业,世间的一切法我都可以用我的意识心去改变:大家认为的不清净,我可以用观想来让它改变,如果观想成就了,不清净就改为清净;反过来也是一样,所以我就有能力改变一切。这样子一来,世界就可以随著我的意识而改变,所以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作不到的。既然如此,我可以用观想法来成佛,用观想法来改变因果,那又何必要持戒行善呢?我可以尽情的享受五欲,五欲当中最粗重的莫过于男女之间的慾贪,那我就来转贪欲为胜妙。也就是说,当我在行淫的时候,我就观想著我是〈〉,跟〈佛母〉在交合,那就不会有不清净的问题,也就不会有因果的问题。』」(註三)

註三: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44

「坦特罗佛教把这一种意识能够成办一切的想法,和印度的这一种的内身思想(subtle body)结合在一起,就成就了以男女双修为核心,伴随著各种奇怪的想像法门,然后再把它包上佛教名词的外衣,就成为『坦特罗佛教』。它的雏型完成了之后,就一步一步的进入到佛教里面去,并且把自己定位在当时印度逐渐流行的密教中的最上一阶,叫作『无上瑜伽』。在此之前,印度佛教的密教有『行密』、『事密』、『瑜伽密』,基本上还算是从佛教当中所衍生出来的思想,但是坦特罗佛教进入以后,就把自己定位在最高的一阶密教,附在原有的瑜伽密上面,所以叫作『无上瑜伽』,这一部分前文已经略有叙述,就不再多说。」(註四)

註四: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47

最初把这种男女性力的双修法带入佛门的,是由某些社群里面开始兴盛,而且主要是在种姓比较下劣的阶级:例如「首陀罗」——也就是贱民、屠夫、妓女、铁匠,或者是这个剥制牛皮血淋淋的那一些工匠等等……这些行业的社群,在当时的印度是最低下、最为人所看不起,一般人甚至不愿意和这些人有身体上的碰触,以免污染了自己。最初男女双修的教法,与这些低下的阶层有绝对的关系。在许多的密续之中都提到了,要转此身的污秽为清净,以及要不择种姓的男女交合。

印度坦特罗佛教的先驱,也就是前文中所谓的「八十四位大成就者」,里面处处充斥著这一类原本被印度社会所轻贱的低下种姓:例如乞丐、痲疯病患、屠夫、妓女、酒家女、竹匠、皮革匠,或者是被流放自暴自弃的国王等等。这些人的活动地方最常聚焦在尸陀林:也就是坟场,旷野无人之处,或者是废弃的老房子,山精鬼魅出没之处,起尸地,僵尸活动的地方……反正都是些见不得人的地方。他们离群索居,只跟鬼、畜来往,过著半人半鬼的生活,衣不蔽体;外表疾病丛生,看起来非常的骯脏;使用著破烂的器物,有时他们在坟场里面捡到一个人的头盖骨,就当碗来用;拿到一支大腿骨就拿来当号角吹。白天喝得醉醺醺、疯疯癫癫,浑身发臭,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可是在密续里面却说,他们到了晚上回到坟场,就会突然变身,变成另外一个风度翩翩二十岁的俊男,或者是十六岁的美女。(註五)

註五: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43

这正是一种典型的「自我麻醉」或「自我催眠」,是这些在社会底层永无止境受苦的人,在「没有明天」的绝望当中,反向纵慾、自弃来求得短暂虚妄的「自我解放」或「自我救赎感」。因此,正如本会弘法节目点出的:「在密续之中一定会提到的,就是在男女交合行双身法之前,一定会有一个部分,那就是要『荟供』——吃、喝,而且一定要有酒,最好还要有烈酒助兴,至于功力比较深的人还可以用大麻叶来助兴,乃至于各种增强性能力的草药配合著酒来行双身法。有的时候呢,连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姊妹,甚至是畜生,比如说母狗乃至于女鬼、罗剎女鬼,都拉来一起行淫。」

这种疯狂、反理性的行为,在人类遭逢大难期间亦可得到印证。西元1348年欧洲爆发黑死病大流行,2500万人死于黑死病,村庄里白骨累累,很多街道空无一人,一家一家的人相继死掉,在死亡面前,医生束手无策。随著黑死病的日益猖獗,各种沉湎酒、寻欢作乐的生活也在欧洲蔓延开来;连神职的主教、传教士和僧侣也都以不光彩的方式捲入这一狂潮。在罗马、巴黎、科隆等欧洲所有的大城市,舞会、宴会、赛马彻夜不停,人们狂欢、纵酒达到了无以復加的程度。他们是在亲人的死尸堆上跳舞、男女在冢间疯狂地做爱,似乎要在人类末日来临之前消耗尽世界上的一切财富。政府官员也趁火打劫,恣意把国家的库藏和他人的财富吞为己有而不受到任何惩罚(註六)。这都是处于绝望的一群人,恣意自我放逐,或干脆自我毁灭,以此凸显对其自我存在的执著和对存在失落的恐慌。

註六:http://big5.39kf.com/my/tag_1_30149a27515a-24879/

无奈自弃也好,任由轻贱也罢,像这样狂乱、脱序的生命状态,无论是对个人、社会或是宗教生活,都不可能是一种正向、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但这就是「谭崔」宗喀巴<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中就是要以「谭崔经中说故」这样荒诞的教义和仪式作为理由,来笼罩信众,强令修学无上瑜伽的学人去接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笼络,从此失去脱身的自由,被谭崔邪法裹胁而行,现生后世堕落沈沦,实在可恨又可悲。如今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不改其旧,仍然以谭崔密续为其教义内容,仍然要求其信众受持非戒取戒的「十四根本堕」;当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的真实内容渐被揭发,大众都知道「这就是谭崔」,还会有人愿意枉入其彀吗?(採访组报导)20141016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trueheart/349

关键词: 宗喀巴 , 藏传佛教 , 喇嘛教 , 谭崔

上一篇: 掀开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神秘面纱 第十七则:菩提心面面观
下一篇: 掀开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神秘面纱 第十八则:弃捨菩提心愿的真相

相关文章
访客评论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您发表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