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公平、正义
当还是孩儿时,父母总会告诉我们说:“不行喔!”,从我们最早接触的家庭环境开始,就已经无形中在跟大人们学习著是非的观念!随著年龄增长,接触触角的向外扩大,面对不同的人事物,由于一样米养百样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必然也因人事的越趋复杂化,所学的“是非”势必越来越多越深细;如此,面对生活中种种的“是非观念”,各个人因主、客观面向的多方学习与判定,因而渐渐有了以自我为中心,有所忆念决定的想法,依止于各个人这些忆持的种子,而有每个人不同的(身、口、意三行)展现于日常生活中与内在行为里。
这些内、外在心行的表现,随时都可以在周遭人们的身上发觉到。过年时,无意间听到才幼稚园的侄女跟母亲说: “妈妈,不公平,你都对弟弟比较好。”可见孩子们从小就已经以自己的所知来观察自己的父母,所以当父母的行为有所不利于小孩或不当时,孩子总是会很直心的告诉父母,那时当父母的可别起嗔心出了口骂人,届时对小孩的心里可是会种下不好的种子进去!因此对于所谓公平这个事项而言,也因人而异的而有各种不同的“是非”观念,而衍生出社会上种种所谓的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产生;最后仲裁公平与不公平就必须要有制度做为依循准则,小至家庭父母与小孩间彼此订下的规矩,大到联合国对于地球上所有国家做出经济制裁或人道救援,说不定未来更有银河系之间的联盟来对星球做管理,这个由多数人们共同制订出来的制度就是“正义”。因此从“是非”衍生出“公平”最后有了“正义”,可是这衍生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众生都接受同样的想法,只能说这是经由讨论表决而最终做出符合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个结论。
关于世间人订定出事件的公平与否,普罗大众难免要求的是事项上“齐头式”的平等,从来少以了解“立足式”的平等,而真正的是要在“立足点”上平等,这样的心行才是真正的平等;而所谓“立足点”上的平等,这个层面是牵涉到“六道轮回”的问题,而近年来,中外报章杂志报导也都已经认为是有“轮回”这件事,而“轮回”是怎么来的,这也只能从“佛法”的“世界悉檀”的角度来讨论了,所谓“世界悉檀”,即 佛陀告诉众生:“世界从地狱直到四空天全是无常败坏之法(此即世界悉檀)。”,让无明众生了解世界不是永恒的存在,凡事不是永远可乐,世界有很多的痛苦,不管是生为六道中的天、阿修罗、人、地狱、馈鬼、畜生道都有著不同的痛苦;而痛苦的原因总是不离“自作自受”的“无明”所致,犹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当我们得到难得的人身,身为人的一生多是善恶间杂导致无尽的生死轮回,所以曾在三千大千世界为有情众生流尽无数的血汗、体验种种生命内涵并发扬光大生命的实质义意的 佛陀,为了让有情众生能够究竟的离苦得乐,就为有情众生制定了五戒十善的“戒法”──从善得升三善道、从恶得堕三恶道的戒律。
究竟升善道、恶道,这其间的善恶从何而分呢?它是依据
(1)人们所制定的制度来决定的吗?
还是
(2)根据自己这一世中所薰习的“意识种子”来决定呢?~
(1)如果根据人为的制度ㄧ事来判定善恶的话:
那吃众生肉法律并没有明令禁止,可是这在“六道轮回”里来说却是恶事啊,因为从被吃被伤害的另一道有情众生来说,它们可是受害者;或者说喝酒,法律中喝酒本身不犯法,可是酒后开车、不慎伤人的行为可就犯法了;又从佛法较长远的著眼点角度来看事情,为了保护有情不在酒后乱性,轻者失去威仪、重者失去久修的证量,所以饮酒也是一件恶事;因此,在六道轮回里,人为的制度并不是完全公平、可以圆满依循的准则。
(2)若是依个人的“意识种子”来决定善恶?
首先我们对“意识”来了解一下,所谓每一个人的“意识”,他有见闻觉知、分辨环境、分别境界的“了知”能力;但是在现世中,我们也会亲闻对于一个“意识了知”没有什么是非观念者,当他干尽坏事而自觉无错之人,若依这个人的“意识种子”来取舍决定善恶的话,那么这个人可会选择对他有利的,当然就不用下堕恶道了?
所以对于善恶的论断,这是一门相当深广的学问,唯有无所不知的佛陀,才能对于因果有“究竟了知”的能力,因而 佛陀为我们施设了适用于“六道轮回”的“戒”来作为“判定是非善恶”的一个准则;譬如说受了三归依五戒,有持守五戒(不杀盗淫妄酒)至少可以保得人身不下堕,乃至延伸加修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则得升欲界六天(注一),甚至除了修持基本十善业之外、还有在世间修集广大的福德的话,更可当欲界六天某一天之天主,若有再进一步继续进修禅定功夫更可往生色界天(注二),三界除了欲界、色界之外,还有一个只有精神状态的无色界(注三),这是六道轮回中的最高层次,连肉身都没有了。但是这三界仍然还是在“六道生死轮回”之中。
既然有了 佛陀所施设的“戒”法可以来做为善、恶的依循,但谁执行这个“正义”的制度,答案自然是我们每一个人平等的佛性“本心如来藏”,依著每一个人所做善、恶、不善不恶种子落谢在“本心如来藏”中,依著“本心如来藏”所含藏的这样的种子、来决定未来世往生的去处,使得现在世的您能拥有什么会如何过活,过去世的您又将怎么过活,正因“本心如来藏”有著遍于一切处及离见闻觉知的体性,才能无间、无私的、不简择地储存所造的种种业,因为有如此的“因”,又缘于业风才能有未来世的生,所以才会有各种不同的众生与千差万别的想法,这也就是“世界悉檀”的“六道轮回”;因而我们略知主导“六道轮回”的是每一个人本自平等具足的佛性──“本心如来藏”──“生命的实相”。
诸佛菩萨依于这“生命的实相”而说出种种法来描述祂,让我们可以窥见这无始劫来所不知的“本心如来藏”,因而身为菩萨的我们自当转依于涵盖事上与理上的“是非、公平、正义”后而行菩萨道,这才是真正的立足点平等的“是非、公平、正义”!
注:三界: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共有二十八天
注一:欲界六天
一、欲界,有婬欲与抟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
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及他化自在天。
注二:色界十八天
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名为色;色界在欲界之上,离婬行、抟食二欲之有情住所,已无淫欲之贪而发起禅定了,故生色界天中而无二根,然仍有色身及所住宫殿,仍属于有物质的境界,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禅定之浅深粗妙而分为四天,称为四禅天,初禅到三禅天各有三天,四禅天共有四天,再上去则有五不还天,故色界总共有十八天。
注三:无色界四天
无色界,此界无五尘色,亦无色身,无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四空定中,纯是意识心所住的精神境界,故谓之无色界,所住都是定境,属于四空处定;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境界。
转自 华严圣境故人来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