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妙智网-博客频道

谈“情”说“爱”


  过年,到某寺附近爬山,搭上一部计程车。

  司机先生问道:“您常去xx寺吗?”

  我回应道:“以前生了重病,有一段时间就常去参加拜忏法会!”

  司机:“为什么生重病,要去拜忏?”

  我:“在读诵经文、礼忏当中体悟到,只有佛陀的教化才是绝对清净无染、究竟圆满的‘生命教育’!我们经常有欲求而离于清净,所以当然要求忏悔了!”

  司机先生:“如何说呢?”

  我:“我们拿较近的事件来看。王XX先生走了,后代的子孙彼此争产。为了什么而你争我夺不肯罢休呢!?”

  司机:“人没有钱很苦!”

  我:“有钱也是苦啊!难道互相夺取就不苦吗?不管有钱、没钱,有谁说人生是永远快乐不苦的?感觉痛苦而去追求快乐,所追求的都是不离五欲之乐,享乐完后心灵仍是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反而感到‘内虚’的人不少,被一种无明的空虚所吞噬,这几乎是每一个人迟早会面临的人生问题,因为长久以来无法解决有个‘我’伴随而有的‘根本’烦恼,所以在极尽的追求、或放弃五欲享乐之后,心灵终究无法得到一丝丝的满足,随之而来的忧郁布满整个胸怀,请问痛不痛苦啊!?因而我们不得不试问一下自己,人生在世除了享乐之外,人因何而生呢?人活著到底为了什么?”

  司机:“爱情!”

  我:“爱情是什么?”

  司机:“那为了亲情!”

  我:“亲情又是什么?”

  司机:“没有爱情、亲情,人会很孤单、寂寞!”

  我:“我以前也跟您有相同的想法,但是来到现在上课的地方后,知道‘谁是我的依靠’,所以渐渐不受爱情、亲情的束缚;我们讲堂也有一些同修,为了能够自由的来上课,也跟您做同样的行业,这样就较不受约束能自由地来上课。”

  “来上课后,方知一般世人的爱情、亲情多是有‘贪爱’与‘占有欲’的成分,譬如爱情,‘情人眼里出西施、却是揉不进一粒沙子’,若有任何一方劈腿,就起憎翻脸甚至杀害对方、对薄公堂、入狱……等等;至于亲情,有些父母见儿女嫁娶,就若有所失,要不是有占有欲,何来这种感受呢?”

  “上课中,听到有一种人叫作‘菩萨’,他们已经达到‘多情无欲’的地步;世间男女总是希望只能彼此一个人爱著一个人,因为有著拥有对方的占有欲;但是菩萨视众生如独子般的百般呵护,以无欲求的爱关怀一切众生,菩萨对众生的这种爱,叫作‘悲’,悲就是‘非’与‘心’两个字合起来的,可以称为‘非心心’,这个‘心’不是我们所了解的心,衪不是一般众生有所贪爱执取的心,衪是‘无我性’的心,是没有一般众生有所欲求的心,完全是只有付出而没有所求的大慈大悲的心,菩萨教导著有缘众生跟每一个人自己本有的这个‘清净无染的心’来学习,造就了‘菩萨’无始以来,对待众生的感情只有“拔苦与乐”的关爱著众生,无非是要所有的众生,能在苦难的人生中得到心灵上的依靠与富足,真正地做到“人到无求品自高”;所以菩萨可以无所求的跟很多人结著善缘、法缘,即便菩萨的形体上,没有与有情众生常在一起,但是菩萨以这种,没有任何贪爱、占有的心态,对众生付出‘真正的情与真实的爱’,如此与众生随缘地相处在一起,当然心灵上是无比的富有,怎会感到孤单与寂寞呢!?”

  菩萨存有这样“多情无欲”的心性,穿梭于人生的万花筒之中,任职于各行各业,向来只是随缘任运的生活著,对于所面对的万事万物,没有任何的贪取,犹如──“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就算为了护持多生以来的有缘人,来跟佛陀教化的“中道”智慧学习,而不得不免俗地谈情说爱,也本著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永远依止佛陀所慈悲开示的“本心如来藏”的“中道”智慧而生活,不会落入“自古多情空余恨”的遗憾中!

  转自:华严圣境故人来


分类: 其它等 评论: 0 浏览: 1144